ASIA PACIFIC CEO ASSOCIATION, WORLDWIDE - APCEO English
Logo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声音
刘伟平: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相互支撑
 

0019b91ec98f1247c16655.jpg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首届(2012)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于2012年9月1日-9月3日在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甘肃省嘉峪关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亚太总裁协会发起主办,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承办。9月2日上午,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上发表了题《甘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主旨演讲。下文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值此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对莅临会议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文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亚太总裁协会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各兄弟省市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和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塑造了甘肃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多元共存的文化品格。遍布甘肃各地的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等历史遗存是解读先民多姿多彩生活的密码,更是打开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特别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古老丝绸之路,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正因如此,2010年甘肃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

  甘肃人民在优秀历史文化熏陶和长期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和“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的陇人品格,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2011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5020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80.2亿元,增长4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8.7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4元,增长14.2%,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克难奋进、顽强拼搏,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出台了50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逆势走强,呈现出转型跨越的良好势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7%,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73%,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甘肃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甘肃省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等一系列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文件,在财税金融、土地、工商、人员安置等方面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精神引领工程、精品打造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产业振兴工程、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兴文工程等“六大工程”,举全省之力推进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一批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全省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产生的综合竞争力正成为一个省、一个地区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有之义。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相互支撑。近年来,我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发展环境优势,在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谋划能够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等文化企业;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文化单位转企改革,遵循市场规律,组建培育了甘肃读者出版集团、甘肃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甘肃报业集团、甘肃省新华书店集团、甘肃演艺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同时,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各类所有制文化企业在我省投资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娱演艺、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十一五”年均增速达到14.7%以上,高于GDP年均增速3.5个百分点。今年5月,甘肃被授予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首批16个示范基地之一。我省出版的《读者》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发行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我省创作的《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18部“优秀保留剧目”中仅有的两部舞剧。特别是我们把文化旅游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近年来,我省围绕实现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博物馆、纪念馆159座,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27个、村文化室5000多个,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在全省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免费电影的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举办文化艺术汇演、汇展,推动文化进基层、进社区,“千台大戏送农村”每年1000多场次,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促进我省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和谐文化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来抓,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陇人骄子”、“十大杰出青年”、“巾帼建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军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营造爱岗敬业、崇尚实干、争创佳绩的文化氛围。通过努力,我省城乡环境、公共秩序、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省正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更大的力度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大力开展文化提升行动,着力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基本建成文化大省的目标。为此,我们将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在保护传承上狠下功夫。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先民们留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文化资源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完善法规制度,加快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等协同保护传承体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传承中创新,将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努力推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是在创新发展上狠下功夫。创新是发展的灵魂。甘肃人民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在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面向市场转企改制,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健全完善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化领军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引导他们以开放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市场的手段着力创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甘肃特色的文化精品。我们将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广泛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在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我们将坚持以文化创新为核心,以文化发展为引领,全面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通过文化繁荣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成功路子。

  三是在产业布局上狠下功夫。文化产业具有优化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按照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加强统筹规划的原则,积极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大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力度,力争在丝绸之路沿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等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百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集群。依托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

  四是在融合交流上狠下功夫。文化的价值只有通过广泛交流传播才能不断显现。2200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中开辟出丝绸之路,实现欧亚文化的对接交流,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文化遗产,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熠熠生辉。这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也造就了甘肃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独特历史文化风格和精神品格。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甘肃将再次成为连接东亚西亚的重要通道,我们将在新一轮经济文化交流交融的浪潮中,发挥坐中联六的区位优势和战略通道功能,再次承担起沟通世界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任,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拓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在努力推动甘肃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文化作品,为甘肃人民提供高品质文化享受,实现文化融合交流的互利共赢。

  本次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是旨在扩大共识、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区域间和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一次盛会。会议的主题是“华夏文明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这充分说明华夏文明既是历史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既需要甘肃人民的努力也需要国际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我们热切希望与会嘉宾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为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为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热忱欢迎国内外具有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参与我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开发我省文化资源,在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助推我省文化大省建设!

  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合作,扩大交流,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共同开创文化产业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

  祝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五届省文博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意!谢谢大家!(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关于我们
协会简介
高层领导
领袖寄语
高级专家
联系我们
职业机会
合作体系
全球健康产业
资金项目库
全球高端制造业
世界新材料产业
产业指导
指导规则
高级专家
指导主题
产业观察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重要声音
视频图片
中国合作方

  APCEO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60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434号